框架目标
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大量信息,生成新内容,通过预测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将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二元关系转变为“教师、人工智能与学生”三元动态关系。
这种转变使得我们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及其在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技能。然而,只有少数国家明确界定了这些技能或制定了国家级人工智能教师培训计划,这导致许多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指导。
截至2022年,仅有七个国家制定了教师人工智能框架或计划。《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通过明确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填补了教师在这一领域所受指导不足的空白。该框架以保护教师权益、增强人的能动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原则,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所需具备的十五项能力。这五个方面包括:“以人为本”观念、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该框架建议将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划分为“获取”、“深化”和“创造”三个进阶等级。
作为全球性参考文件,该框架不仅为制定国家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还为教师培训计划提供相关信息,帮助设计评估标准。框架还为教师提供了相关策略,帮助教师系统地积累人工智能知识、运用伦理原则、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
目标受众与具体目标
《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主要面向那些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来促进核心学科教学的教师,而非专门教授高级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该框架旨在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持续的学习和专业发展,以便有效通过“以人为本”的方法在教育中应用人工智能。
该框架的具体目标包括:提供制定国家级、州级或机构层面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或教师培训计划的参考;为设计和规划人工智能培训课程的师资培训者提供实操框架;建立评估教师在人工智能能力和相关专业学习效果方面的基准矩阵。因此,这一框架的主要受众包括政策制定者、师范教育机构、教师工会、学校领导、教师以及教育专家。
框架制定核心原则
《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制定围绕六项原则:确保包容性的数字未来、“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方法、保护教师权利并重新定义教师角色、促进教育领域可信和环境友好的人工智能、确保技术对于教师的适用性并迭代技术,以及教师的终身专业学习。
框架的底层原则是确保包容的数字未来,而这一原则有着坚实的人文和社会基础。教师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使用者,推动人与技术的平衡发展。框架旨在帮助教师从多层次、多角度解读“人与人工智能互动”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核心原则
图源:UNESCO
三个能力进阶等级
1.获取:
“获取”层次的总体课程目标是支持教师在各种环境中掌握教学所需的人工智能基本能力和素养。
2.深化:
“深化”层次的总体课程目标是支持教师成为有能力充分使用人工智能的骨干教师,使他们能够在分析和决策过程中展现“以人为本”的视角和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概念,并能有效地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活动和专业学习中。
3.创造:
“创造”层面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人工智能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使他们不仅成为教育领域的专家,还能成为引领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的推动者。这些教师能够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与社区共同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教学实践的理想变革。
五个能力层面
1.“以人为本”人工智能观念:
“以人为本”人工智能观念定义了教师需要建立“人与人工智能交互”的正确价值观和态度取向。
2.人工智能伦理:
人工智能伦理涵盖了教师需要理解、应用并协助调整的基本伦理原则、规章制度、机构法律以及实用的伦理规范。
3.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明确了教师需要掌握和应用的核心概念和可迁移技能,以便有效地选择、使用和创新设计人工智能工具,从而满足“以学生为中心、以人工智能为辅”的教与学环境需求。
4.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
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代表着教师有效将人工智能与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具体包括确认和选择适当的人工智能工具,并将其融入教学策略中,以支持课程准备、教学实施、学生互动、社会关怀以及学习评估。
5.人工智能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人工智能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概述了教师需要发展的能力,以便正确使用人工智能来推动他们的终身专业学习、促进协作式专业发展和探索专业转型。
通过将这三个能力进阶等级与五个能力层面相结合,《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定义了十五个能力模块。这些模块旨在支持教师从了解人工智能的初期阶段,成长为具备丰富人工智能能力和经验的专家。
来源:UNESCO-ICHEI